線粒體解偶聯蛋白1(UCP1),也被稱為熱原蛋白,由UCP1基因編碼,是在棕色脂肪組織中發現的線粒體載體蛋白,它用于通過不顫抖的產熱產生熱量,并在數量上對抵消嬰兒的熱量損失做出重要貢獻,否則這些熱量損失會因其高表面積-體積比而發生,它介導的棕色脂肪中的熱量產生解耦呼吸鏈,允許以低ATP產生率實現快速底物氧化。
本試劑盒采用雙抗體夾心法ELISA技術:將捕獲抗體包被于酶標板上,捕獲樣品及標準品中的待測物UCP1,清洗后,再加入生物素標記的檢測抗體進行孵育后清洗,形成“捕獲抗體-抗原-檢測抗體”免疫復合物,隨后加入鏈霉親和素偶聯的辣根過氧化物酶進行孵育,待孵育結束后清洗,接著加入TMB顯色后,若樣本中有待測物則顯藍色,加入終止液停止反應。檢測過程中游離的成分均被洗去,用酶標儀在450 nm處測OD值,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待測物的含量呈正比,通過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出樣本中UCP1的濃度。
樣品收集后若在 1 周內進行檢測的可保存于4℃,若不能及時檢測,請按一次使用量分裝,凍存于-20℃(1個月內檢測),或-80℃(6個月內檢測),避免反復凍融,標本溶血會影響最后檢測結果,因此溶血標本不宜進行此項檢測。
試劑準備工作
如果洗滌液/稀釋液(20×)有晶體析出,需在37℃下加熱?晶體全部溶解。用蒸餾水1:20稀釋(例如:1mL 濃縮洗滌液加入19mL的蒸餾水)
標準品配置
試劑盒中取出標準品,準備7個試管,先從200ng/mL標準品(200μL)按需吸取一定量用1×稀釋液稀釋至10ng/mL(例:50μL的標準品母液+950μL的1×稀釋液,制備得到1000μL的10ng/mL濃度標準品),隨后在6個試管中分別加入500μL的1×稀釋液,在這6個單獨的試管中將10ng/mL標準品依次2倍倍比稀釋至6個梯度,共配制7個濃度的標準品,依次為: 10ng/mL、 5ng/mL、 2.5ng/mL、 1.25ng/mL、 0.625ng/mL、 0.313ng/mL、 0.157ng/mL,從最高濃度標準品溶液中吸取500μL標準品到下一個試管中,輕輕吹打混勻,以此類推進行標準品的倍比稀釋(如圖所示),1×稀釋液用作零濃度標準品(0ng/mL)。
抗體工作液配置
酶結合物工作液配置
備注:如待測樣本中UCP1濃度高于標準品最高值,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稀釋倍數。
以下數據和曲線僅供參考,實驗者需根據自己的實驗數據建立標準曲線。
標準品濃度(ng/mL) |
10 |
5 |
2.5 |
1.25 |
0.625 |
0.313 |
0.157 |
0 |
OD值 |
2.412 |
1.779 |
1.098 |
0.779 |
0.443 |
0.203 |
0.185 |
0.066 |
校正OD值 |
2.346 |
1.713 |
1.032 |
0.713 |
0.377 |
0.137 |
0.119 |
0 |
下圖所示標準曲線僅供示例,結果計算應以同次試驗標準品所繪標準曲線為準計算樣本結果
重復性
板內變異系數小于10%,板間變異系數小于10%。
其他相關蛋白在稀釋緩沖液中制備為50ng/mL,并測定交叉反應性。沒有觀察到明顯的交叉反應。